植保无人机掠过玉米地,“放蜂器”精准“以虫治虫”;传感器分布在田间地头,实时监控土壤墒情……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记者在辽宁各地走访看到,农田里涌现出不少科技“神器”,农作物夏管变得更加智慧和高效。
在铁岭县凡河镇五角湖村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大屏上,每一块农田的水温、pH值、稻苗长势都以动态图谱呈现。这是铁岭移动公司打造的“云端农场”系统。不远处,分布在2000亩稻田内的传感器,正在实时监控土壤墒情、水质数据、作物生长周期等信息。
在铁岭县凡河镇五角湖村,工作人员在介绍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大屏上的数据情况。
凡河镇党委书记杨永军介绍,这是一片认养基地,认养人可以实时查看肥料、农药等的使用情况,以及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记录。“这套智慧系统预计可带动基地实现年产值398万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33%。”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玉米生长正值拔节期,一架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翠绿的田野,投下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白色球体。这是装着赤眼蜂的“放蜂器”。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是玉米螟的天敌。”沈阳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研究员黄欣阳拿起一个“放蜂器”向记者介绍,“每个‘放蜂器’里能释放超过5000只赤眼蜂,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将自己的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赤眼蜂幼虫孵化后,以玉米螟卵液为食,从而抑制玉米螟卵的孵化,达到‘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效果。”
辽宁省植保植检总站研究员张丹介绍,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玉米茎秆、穗部等,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相对于以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效果显著。2025年,沈阳市在九个涉农区、县推广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4万亩。
夏至以来,辽宁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农作物灌溉需求不断增加。在沈阳市辽中区,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操作无人机巡检高标准农田机井灌溉供电线路,开展接点测温工作。
“我们加大了日常巡检的频率,及时解决农田灌溉的用电问题。”国网沈阳市辽中区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王宇鹏说,公司还尝试通过采集系统监测农田灌排用户的用电情况,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特点为高标准农田制定个性化用电方案,生成用户分时分区灌溉时刻表,指导用户科学、安全用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国产C919飞机首个商业航班周日开飞!还有这些航
更多航司和租赁公司的确认订单也意味着,C919的交付节奏也将加快...
马斯克公司首获美监管机构批准 可开展人脑芯片植入
但目前,临床试验招募尚未开放。综合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脑芯...
中国餐桌上的法国美食更多了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不少法国...
坚持本土化种植,加强技术研发—— “洋水果”在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内硕果累累的黄金木瓜树...
千变万化小蘑菇 影响人们衣食住
从奈飞热播的纪录片《神奇真菌》,到探索使用致幻蘑菇中发现的化合物...
预制佳肴“技”高一筹
科技改变未来,伴随经济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与美食烹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