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叫我‘黄妈妈’,我跟孩子就是一家人”“尽管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但是从未想过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有这样一位女医生,她用常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治愈孤残儿童身体疾痛时也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她将青春和大爱奉献给儿童福利事业,书写平凡又令人感动的奋进人生——她就是,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
1993年7月,刚刚走出校门的黄会青来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工作。从医士、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再到2019年开始担任医务科科长,负责儿童福利院的医疗和儿童信息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31年。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患有重病或重残,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等原因,这些孩子不幸被遗弃。
“黄妈妈,你能陪我玩会儿吗?”“可以呀,那你得先让黄妈妈检查一下身体可以吗?”谈话间,黄会青一手拿起听诊器,另一只手握住小宇的小手开始日常检查。
“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们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的身患重病,有的身体残疾,我当即下定决心要尽我所能提供帮助。”黄会青回忆说。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从治病救人着手。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指导下,黄会青将苯丙酮尿症特食喂养作为科研攻关重点。她介绍,苯丙酮尿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类患儿多伴有皮肤白、头发黄等症状,异常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大脑,引起癫痫和智力低下。
“苯丙酮尿症在儿童福利机构并不罕见。”她介绍,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有些家庭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认识不够以及高额特殊饮食费用而遗弃患儿。“苯丙酮尿症患儿需要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并且饮食配制过程繁琐,但只要及时治疗,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发育。”
这些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确诊的30余例苯丙酮尿症儿童逐渐学会笑、坐、行走。即便一些脑损伤不可逆的患儿,癫痫、皮肤瘙痒、自伤等情况也很少发生。更有十余名患儿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被家庭领养,融入社会。
“看到他们有了家,开启幸福生活,成就感十足。”黄会青说,很多孩子从小就来到这里,她与同事们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一起玩耍、聊天和游戏。记者见到,在儿童福利院主楼一层,摆放着孩子们制作的各种彩塑、手工摆件。
26岁的南南在3岁时因徐动型脑性瘫痪来到儿童福利院,一直在院内参与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如今已经独立生活。每当遇到生活困难、重大人生选择,或是取得一些成绩,她都会主动和黄会青分享。“每年母亲节时,她都会发一段‘祝妈妈节日快乐’。”黄会青提起南南,脸上洋溢着自豪又欣慰的笑容。
辛苦耕耘30余载,“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近年来,她曾到河北、呼和浩特等地进行专题授课,通过经验分享让更多一线医务工作者精准、有效地服务孤残儿童。
近年来,黄会青获得北京市社会建设与民政工作先进个人、第五届“感动社会·民政榜样”人物、“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一个个奖励与称号无声地讲述着她“不平凡”的故事。
“终有一天我会离开热爱的岗位,但欣慰的是,身边出现了更多‘黄妈妈’。”黄会青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国产C919飞机首个商业航班周日开飞!还有这些航
更多航司和租赁公司的确认订单也意味着,C919的交付节奏也将加快...
马斯克公司首获美监管机构批准 可开展人脑芯片植入
但目前,临床试验招募尚未开放。综合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脑芯...
中国餐桌上的法国美食更多了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不少法国...
坚持本土化种植,加强技术研发—— “洋水果”在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内硕果累累的黄金木瓜树...
千变万化小蘑菇 影响人们衣食住
从奈飞热播的纪录片《神奇真菌》,到探索使用致幻蘑菇中发现的化合物...
预制佳肴“技”高一筹
科技改变未来,伴随经济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与美食烹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