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日本合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正在实施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旨在将原本长达三年的产品研发周期压缩至12个月,以此将“中国速度”模式推向全球。
马瑞利首席技术官Joachim Fetzer将此称为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他表示,该策略早已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中国市场广泛应用,而马瑞利是汽车行业中率先采用此方法的公司之一。
上述策略的核心思路是:在90天内打造出具备基本功能的极简产品,并及时向客户进行推介。若获得客户认可,则继续推进研发;若反响不佳,则果断放弃该产品,确保时间与资金损耗最小化。
Joachim Fetzer说道:“最小可行性产品即以最简形式展现产品的全部功能特性与用户交互逻辑,使客户能以最小成本体验核心价值。我们借此快速获取市场反馈,必要时立即止损。若方案获批,马瑞利的目标是在12个月内加速完成概念验证。”
同时,Joachim Fetzer指出:“过去通常需要三年时间进行研发,如今在中国,这一时间已缩短至12到18个月。我们经常看到关于‘中国速度’的报道,而这正是‘中国速度’的具体体现,且这也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马瑞利在4月上海车展上首次公开展示了此项新战略,并现场推介了多款通过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开发的产品。
其中包括与芯片制造商英飞凌联合开发的微型激光投影器。马瑞利宣称,这款微型激光投影器能在挡风玻璃、控制台、大型信息面板及仪表板等任意形状或尺寸的表面投射影像,无论昼夜均能保持精准聚焦、高亮显色。
另一款最小可行性产品是像素尾灯,采用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以将高分辨率显示屏集成到尾灯中。
目前,马瑞利在其所有业务领域共有30款产品正通过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加速推进。尽管采用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开发的产品尚未正式投放市场,但一款将信息从车外后视镜投射到路面的地面投影仪已被列入量产计划。
Joachim Fetzer说道:“我认为我们必须让全世界意识到,我们的研发速度可以像中国一样快。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有竞争力。”
对深陷重组泥潭的马瑞利而言,加速新品交付、提升研发资源利用率已成为破局关键。目前,该公司正竭力推进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略重整计划。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国产C919飞机首个商业航班周日开飞!还有这些航
更多航司和租赁公司的确认订单也意味着,C919的交付节奏也将加快...
马斯克公司首获美监管机构批准 可开展人脑芯片植入
但目前,临床试验招募尚未开放。综合报道,埃隆·马斯克旗下的人脑芯...
中国餐桌上的法国美食更多了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不少法国...
坚持本土化种植,加强技术研发—— “洋水果”在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内硕果累累的黄金木瓜树...
千变万化小蘑菇 影响人们衣食住
从奈飞热播的纪录片《神奇真菌》,到探索使用致幻蘑菇中发现的化合物...
预制佳肴“技”高一筹
科技改变未来,伴随经济社会生活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与美食烹制相...